向绿而行,故宫推出垃圾分类新玩法
五一假期期间,故宫推出了与保护地球有关的“零废弃博物馆”新玩法,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。近年来,故宫博物院为了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实施了许多新举措,例如“零废弃办公”和“零废弃游览”,力争成为国际领先的“零废弃博物馆”。
4月30日,“数字故宫”小程序全景地图增设“分类垃圾桶”点位,并在每个垃圾桶上都贴了不同的篆体字,游客可现场扫码辨别篆体字属于哪类垃圾。在本次活动中,每一个篆体字都代表着一种可能被丢弃的物品。例如篆体字“梁”是稷的良种,也指品种优良的谷子,常与膏粱或粱肉并称,指代精美的饭食,属于厨余垃圾。通过这种方式,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,还加快了故宫“零废弃博物馆”建设的步伐。
在故宫“零废弃博物馆”建设的2年项目期内,故宫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“零废弃博物馆”的建设,其中主要为以下两种方式:
一、在垃圾分类设施上增加故宫元素
不少细心的游客发现,故宫的垃圾桶已经与之前大为不同。不仅设置了5种不同功能、不同容量的内胆,还在垃圾桶上增添了中式古建筑纹路元素,让其与周围的景色更加协调。
二、实现全程碳排放计算
全程碳排放计算不仅有助于低碳规划方案的设定,而且可以让各部门快速更新数据,追踪评估低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,将低碳发展落到实处。在故宫,通过全程碳排放的计算,一方面可以检测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,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肉眼可见的数字,引导游客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。
(故宫垃圾桶的使用指南)
(故宫垃圾桶)
故宫推出的新玩法,在保证“零废弃博物馆”持续建设的同时,为垃圾分类增添了趣味性,更好地推动了环保事业地进行。据统计,在故宫建设“零废弃博物馆”的两年时间内,人均垃圾减量率达到89.2%,每年总碳减排量相当于7719棵树一年的碳汇量。
但想要真正做到“零废弃”,还需要从点滴行动着手,积少成多、久久为功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:
1.用餐时自觉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按需求取餐,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;
2.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将有害垃圾、厨余垃圾、可回收垃圾等分类投放,降低城市展开垃圾分类行动的压力,提升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;
3.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活动或是垃圾分类实践活动,争做垃圾分类行动倡导者,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。
以上是小编整理出的有关垃圾分类的小建议,不妨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!